战国·“十方王”

时代: 出土地点:

印章历史悠久,自古以来都承载着信物的职能。有学者认为印章是商品的信物,在贸易中使用,也有学者认为印章不仅是商业信物同时也是首领信物,用于承载或者决定某些重大事件。

什邡城关战国秦汉墓地出土印章8枚,6枚为巴蜀符号印章,2枚为汉字印章。

1992年2月,在什邡城西丝绸厂宿舍基建工地第33号船棺墓内出土了一枚铜制方形印章。这是一枚巴蜀符号印章,边长3.6厘米,高0.5厘米。印面施“日”字界格(上下格又各施对角斜线和“乙”字形线),上格为云雷纹,下格左为罍形纹、右为铎形纹;印背施用两条对角线(止于中央小纽,未相交)将方框均分为四个三角形,各方框内铸有四个类似文字的符号。

印章正面纹饰有罍纹、铎纹,罍为礼器,铎为乐器,礼乐重器出现于印章正面,以示权利。背面可以辨认的文字有三个,另有一字未能确定。现有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认读法:一种是上起环读法,解读为“十方雄王”;二种是上起交叉读法,解读为“十汸王口”或“十汸口王”。三种是李学勤先生于1997年为《什邡馆藏文物集粹》一书作序的序言中推测铭文为“十方王”,有一个为花纹符号。

该铜印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早带有地名文字的一件珍贵文物,我们推测战国时代本地名称写作“十方”(或汸),这可能是“什邡”最早的一个写法。到汉代逐渐演变写定为“什邡”二字,但“汸”字仍未绝迹,如芦山县的西汉《樊敏碑》有“滨近圣禹,饮汶茹汸”。

通过铜印,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:什邡在秦国取蜀建县之前,曾是一个以“王”为君长的“十方(汸)国”。聚居在这方土地上的土著民众,能够制造和使用青铜器等工具,境内河流纵横,船筏众多(“汸”即“方”,船多之意),有船棺殡葬的习俗,统率他们的首领叫“十方(汸)王”,表明其内部社会已形成了特权和等级制度,这个小邦后来属于蜀国开明王朝的疆域,但却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,并拥有武装力量。以上是我们借助这枚铜印和其它出土文物描绘出的古代“十方(汸)国”的粗略轮廓。

汉字印章出现在西汉早期土坑墓M103的两个长方形青铜印章上,分别阴刻小篆“王邦”、“車”二字。说明在西汉时期,巴蜀图语的传统消失,迎来了汉家一统的汉文字。


战国·“十方王”铜印(印背).jpg

战国·“十方王”铜印(印背)


战国·“十方王”(印面).jpg

战国·“十方王”(印面)